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WikiSkills」課程--維基瑞典分會協助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維基

維基技能(WikiSkills)主要受歐盟執委會的終生學習計畫所支持。官方網站(英文)

(編按:此文原為英文,是四天前在維基媒體基金會部落格上的文章"WikiSkills helps teachers use Wikipedia in their courses",未來本部落格將不定期翻譯世界各地的維基相關發展資料。)


「維基技能(WikiSkills)」是歐盟執委會終生學習計畫(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的一部分,此課程的設立目的是為了要教老師們如何在教育現場使用像維基這樣的協作工具。瑞典的維基媒體分會「Wikimedia Sverige」是維基技能課程的八個合作組織之一。維基技能這個專案即將在今年十二月結束,我們想要趁這個機會分享在維基技能課程中五位瑞典教師的經驗。作為瑞典分會的一份子,我認為讓維基百科融合進教育之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今年春天,瑞典維基媒體分會總共開設了三次課程,每次歷時兩天。課程 安排上,有依照所在城市規模的大小作了在地化。這三個城市從北到南在瑞典依序為謝萊夫特奧(Skellefteå)、斯德哥爾摩、以及賀爾辛堡(Helsingborg)。課程主要由廣而深的從維基(wikis)這個概念的的介紹到維基百科的介紹。


總共有23位興奮的參與者這三堂課程,他們主要包含高中職教師、師資培訓員、社區大學(folk high schools)或空中大學(UR)的專案負責人、輔導長者使用電腦技能的組織「SeniorNet」的輔導員、以及來自環保組織的創設者與傳播員(communicator)。身為課程的帶領者,我們積極的試著讓所有的參與者與講師產生對話。參與者應當在課程開始前、進行的中間積極的參與、也期待他們課後能夠繼續貢獻。


我們首先維基百科相關的課前作業開始,因為維基百科是能夠展現一個維基軟體維基協作專案如何互動的極佳範例。這些課前作業是在實體課程開始的一星期之前指派的,以利參與者能夠快速進入狀況。課程的第一天,講師先帶著參與者一同了解維基的基礎概念與維基百科。接下來,參與者開始用他們自己覺得適合的呈現方式來展示他們課前作業的成果;講師則藉著講授、引導參與者討論、回應參與者的想法與發現等方式,來介紹「維基」的概念與維基百科。


接下來,我們試著結合參與者使用維基的各種期待。課程第二天,我們引導了許多關於「如何在教育現場使用維基」的討論與發想。參與者分組進行研究並於結束時分享對他們授課學生可能使用的教案。在課程之中,他們也實際編寫了維基百科(包含用戶頁以及其他的條目)還有維基技能的課程網站(包含用戶頁、課堂單元、教學情境以及討論頁等條目)。

課程的參與者Sten Sundin在瑞典維基分會對他學校課程的回饋部落格文中,這麼說道:「過去十年來,維基百科對我的意義重大。我參加維基技能課程後深受鼓舞。在參加完這堂課程以及一杯維基咖啡下肚後,我現在已經是瑞典維基媒體分會的一員,並開始參加年度聚會。」


課程中,有些單元十分完整。但也有一些單元,參與者耗用了很多時間在搜尋對他們來說重要的維基相關問題的答案。在每堂課後,我們邀請參與者繼續與我們聯絡並持續引導他們。在實體課程之前,參與者必須要說明他們對課程的期待,而載客後也必須填寫回饋問卷。整體而言,參與者大多都從未編輯過任何的維基平台、或是參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專案項目。在上完課之後,參與者大多都表示會繼續編輯維基媒體的專案,他們也會開始在教育現場使用維基或是維基媒體的計畫。儘管聽起來令人興奮,但可能不用太過相信。


參與者到底學到了什麼?在下文中我們將會從幾位參與教師的訪談中釐清。

課程參與者Sten Sundin


Sten Sundin是達拉那大學教授聲音與音樂製作的教師,他參與了在斯德哥爾摩的課程。Sten現在正在尋找貢獻維基百科與維基媒體的好方法(也許他會試著上傳一些音效資料)。他的聯絡方式:ssn@du.se


「這堂課讓增進了我寫維基百科的動機和靈感。」Sten說道。「我以前並不知道維基百科有許多討論的機會。我看到在討論頁中使用者態度並沒有(像一般網站討論區中)太過互別苗頭的感覺。使用者們試著彼此協助。如果我能夠在做志工時,一方面學得新知、一方面也跟別人共同合作的話,這會變得更好玩。」

Sten也覺得維基百科在老師之中獲得了更多的認同,近五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能體會維基百科的價值所在。有這麼一句話:維基百科除了驚喜之外並不完美(Wikipedia is not perfect but fantastic)。他不斷精進關於維基百科的知識,他也掌握了「撰寫條目的實務與技術面技巧,以及關於條目品質上有哪些要注意的重點、在某些議題上面哪些才是重點...我是正面的看待人們使用維基百科作為研究工具。批判性的思考以及查核參考來源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常常看到有仁討論是否能夠使用維基百科作為參考來源,我都會跟學生說維基百科會是個很好的起點,但他們不應該就此而滿足。」

Sten現在也對MediaWiki的標記語言更加熟練了。「向報紙投書或是更新臉書訊息可比寫MediaWiki的標記語言容易,」他說道。「我們曾經想要在達拉那大學(Dalarna University)使用MediaWiki,不過最後我們決定仍維持使用MindTouch這個維基引擎,原因是考量到部分護理學程的學生對電腦的經驗不多,他們可能不容易上手MediaWiki,」Sten寫道。「我正在試著簡化作業,讓學生能夠在真正重要的東西(像是進行文學研究)付出更多時間。」

儘管有上述的顧慮,Sten也允許學生使用MediaWiki,因為這樣一來學生們將能夠更容易參與維基百科或其他維基媒體項目。(維基媒體基金會已經積極的開發新型的視覺化編輯器,使用「所見即所得」的概念,希望讓許多視維基語法為畏途的新手編輯能夠在維基百科上輕鬆編輯。現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努力也有一點成果了。)

Sten的學生現在使用維基來列出作業任務,因為維基提供了大學生很好的學習機會,或可說是「同儕學習(peer learning)」。另外,因為Sten有許多教學是透過遠端完成的,他表示:「在第一堂課開始之前,先跟學生使用網路社群溝通頗具價值。不過現在我面臨的一項挑戰,就是去思考如何將我給學生進行的維基式作業轉化成更接近維基百科的形式。可是如果我在我的教學中增加了維基百科的元素,我是否必須要刪除其他元素呢?」

因為融合維基百科的教學是更全面的...Sten權衡了利弊得失...「應該還是值得將維基百科融入教學的。學生應該要具備能夠在維基百科討論頁上回應批評的能力。另外從我的出身作為音效與音樂製作的教師背景,我能夠幫助為機共享資源與維基百科帶進一些東西,像是透過音效的錄製來讓一些概念或條目能夠更具體的呈現出來。我們老師們都讓學生透過口說或書寫的形式報告。我現在更開放允許學生們能夠用更寬廣的報告形式,諸如使用維基平台或者是用圖像或音效來報告。

教育上使用維基有哪些阻礙呢?「我有些同事並不想用維基來教學。他們想要用最簡單的方式,或是他們最習慣的方式來教書。他們覺得使用維基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在教育界,維基不像是其他學習社群所具備的,維基並沒有足夠的支持志工。在學習社群中,有許多其他人能夠確認參與者都有被納入。但在維基上,我必須自己建立許多頁面來讓學生編寫自己的作業項目、建立作業進度時程、把去年的資料歸檔。也就是說我得建立幾十個頁面,而這些頁面的排版與內部連結工作頗為龐雜。」他說道。

他也表示管理連結並不輕鬆。儘管Sten已經有給了線上指引--他十分努力的想要讓這些指示能夠輕易的被讀取、搜尋到,也讓指引說明寫得簡單好讀--幾乎仍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沒有成功的建立起連回自己創建條目頁的連結。


本文作者:Anna Bauer(瑞典維基媒體分會成員、維基技能專案負責人)
本文譯者:Shangkuanlc(台北維基人社群)

著作權聲明:
本文圖像來自維基共享資源,"WikiSkills logo"Miguelmifune製作; "Sten Sundin" 由 Stens51 製作,以 CC-BY-SA 3.0 Unported方式授權。

2 則留言:

  1. 標題是瑞士,但文章中是瑞典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指正,應該如同內文一樣,是瑞典人做的事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