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自由的危機與維基的自由

本文原載自由軟體鑄造場
近日,中文維基百科進行了一項管理員的解任案表決,最後反對方以些微的票數否決了提案。這次的罷免案牽扯極為廣泛,包括管理員對條目的刪除是否妥當、維基百科的討論是否應該擁有絕對的言論自由,以及維基社群是否應該引入民主制度,都在罷免案進行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爭論。

被誤解的自由維基

維基百科的 Slogan 是「自由的百科全書」,首頁掛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訓言。這種簡短的口號相當有力,但是也經常導致誤會。在英文裡 Free Software 的 Free 經常被誤解為「免費」而不是「自由」,中文裡的「自由」固然沒有雙關語的困擾,但是也常引發以下的誤會:
誤解一、認為維基百科對任何看法都是可以收納的。此誤解發生在許多新手身上,特別是被自由理念吸引,而亟欲為某些弱勢團體發聲的編者身上。他們經常發生幾種情況,導致編輯被取消或是條目被刪除,最後引起糾紛。這些情況包括:加入沒有可靠來源的資料,並宣稱來源是被「打壓」才無法透過可靠媒介發表;以帶有批判意味的文字撰寫條目,試圖彰顯正義;或是加入自己原創的研究,並宣稱其所做的考證才是真理,可查證的主流說法是以訛傳訛。
誤解二、認為維基百科應該有高度的言論自由。在社群討論的場合可以開啟任何討論話題,提出任何提議。即使這些話題只是煽風點火,無助於百科的編寫,也應該被保留。
誤解三、認為維基百科應該有自由國家裡的一切制度。如要求擁有「民主」表決的權利;或是誤將「方針」與「指引」(這兩項在維基中,可以視為規範)當成法典,要求管理員或社群不得禁止方針或指引中未明文規定的不妥行為,實行所謂的「法治」。有此類誤解的維基人,特別容易對中國大陸出身的管理員產生敵意,將其不在方針規定範圍內的作為解讀為「和諧、獨裁」等等。
事實上,維基百科只是一部百科全書,既不是論壇也不是「民主試驗場」。維基百科的「海納百川」,不意味著可以收納一些極端言論,或是明顯被科學否證的胡言亂語。全面的自由,只會使維基百科成為混亂的論壇空間以及真偽難辨的知識+,形成知識分享的危機。

維基百科的自由

在加入維基百科編寫行列的同時,要正確的體認維基百科的「自由」,才能夠讓這樣一個空間真正發揮它的功能。這些自由包括:
1. 編寫的自由。在維基百科上,「編寫」是自由的,任何人皆可以參與,無需掛上專家的頭銜,甚至連註冊維基帳號都不需要。除此之外,因為 Wiki 是個多人協作的系統,又具強大的歷史版本儲存功能,編寫者的技術門檻極低-很多新手因為不熟悉 wiki 語法而裹足不前,但事實上,新手可以只添加內容、將語法問題留給其他老練的編輯者來補充完成。
2. 使用與分享的自由。維基百科採用的是 CC-BY-SA 3.0 與 GFDL 雙授權,在合乎授權的情況下都可以自由的分享、應用,包括引用內容,甚至商業出版。
理解了維基百科的「自由」所指何物,才能抱著正確的理念進入到維基的社群。在面臨眾人協作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磨擦時,也才能夠基於維基精神,與其他編者在良好的互動中找出共識。畢竟維基計劃的成功,重視的是團隊戰力,為了無關百科協作的「自由」而產生紛擾,社群為了爭議爭執而不是共同合作,並不是有心貢獻知識的編者所樂見的。


▲ 圖1 香港與中國社群在罷免案中形成嚴重對立(本圖截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hizhao_RFDA7_votelocation_bar.png,原圖版權由作者  Waihorace 採 CC-BY-SA 3.0 授權釋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